为此,在儿子幼儿园期间,刘琛就已经带着他上各种培训班,以准备私立学校的面试。但到了2018年幼升小时,刘琛“意外”放弃了去考那所早就看中的私立小学,直接上了对口的公立小学。
就在这一年,上海推出“公民同招”政策,主要包括统一入学信息登记、同步网上报名公办小学或民办小学、同步进行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和民办小学面谈等环节。
在这一政策下,如果选择民办学校,但又未被录取,可能将面临区内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已经录满的情况,从而进入区内统筹安排,两头不保。
这正是刘琛所担心的,“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不算最好,但也还可以,免得冒险选私立但又没录取,连这一所公立都去不了。”
刘琛的例子并非个案。根据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数据,2017年上海小学升学登记人数16.77万人,民办报名人数为3.74万人;2018年实行新政后,升学登记总人数为18.04万人,而民办报名人数仅为1.99万人,下降47%。
其中,上外附小往年的报录比例是11:1,“公民同招”后2018年的报录比例变为2:1。这很大程度缘于新政打破了家长“冲民办,保公办”的择校策略,将原有民办的优质生源分流。
但有上海的教育界分析人士指出,真正好的民办小学,根本没有受影响,尤其是好的学生,还是在冲刺民办。
另一位上海家长苗苗(化名),今年刚刚顺利把儿子送到了私立小学。和刘琛不同的是,她完全没有经历过选择公办还是民办的纠结。
“比较好的体制外的私立小学,还是会提前招生的,它们也担心流失了好的生源。只不过大家都不会明说,填志愿的时候也仍然要走规定的流程。”苗苗说。